Welcome to english.eastday.com.Today is
Follow us @
Contribute to us!

Shanghai

Business

Culture

China

World

Pictures

Topics

Life

Services

Home >> Shanghai >> Article
【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American lawyer dedicated to Chinese law industry for 13 years
By:Zheng Qian, Zeng Weilei  |  From:english.eastday.com  |  2018-08-10 09:19

【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耕耘中国法律业十三年的美国女律师

爱笑又不失优雅、极具亲和力、说一口标准的中文,是美国女律师胡梅(Meg Utterback)留给人最初的印象。胡梅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来到中国留学,毕业回国多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并从此扎根。到如今,这位外籍律师已经在中国的法律业耕耘了十余年。

(图片说明:胡梅接受东方网采访)

三十年前的缘分 十三年见证中国法律发展

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打开国门,1979年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随之而来的外国投资在中国的激增使胡梅敏锐地感觉到这将会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她决心要去中国投身于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于是,1985年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毕业后,胡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了她两年的法学研究生生活。

“生活朴素”是胡梅对八十年代留学生活最深的记忆。她介绍说在学校里饮食起居一切都很简单,整个北京也是如此,物资稀缺,很少有汽车,人们出门都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北京城只有三环。“今天的物资十分丰盛,我可以随时开着宝马到任何一家餐馆品尝各国菜肴,想吃什么都有。85年去饭店吃饭,总是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只有西红柿!”她笑着说,言语里满是感慨。

1987年从人大毕业后胡梅回到了美国,2005年因就职的美国律所需要在中国上海开设代表处,胡梅有幸被委派到这里担任负责人。五年之后,她又做出了另一个重大的决定,加入一家中国律所---金杜律师事务所。“我从没有想过中国发展如此之快,自己还能够以一名外籍律师的身份在中国法律界如此成功。”胡梅真诚地说道。

事实上,除了金杜律所合伙人,胡梅在中国法律界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两名外籍调解员之一,在这里她的工作主要是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热爱中国的胡梅一心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座桥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作领航者,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当地环境、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她联系自己在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工作解释说,“在中国律所工作,可以方便将我的国际视野与众多国内合伙人对于中国公司文化的理解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公司的想法,在中国公司国际化的道路上为其保驾护航。”

事实上,胡梅自身的法律从业资质可谓丰富。她曾代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多家企业,在国际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棉花协会和印度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机构进行过仲裁,此外还代表客户常年在美国法院进行建设工程和商业纠纷等不同类型的诉讼。

说起在中国法律行业13年的从业经历,她非常激动,“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法律的发展,看到法律行业中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今天,律师们更及时地参与案件,法律的规定也更为详细。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律师这一职业更具意义。”她连用三个“越来越”描述中国法律的发展,“过去13年,我看到中国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律师越来越专业,人们对法律越来越信任。”

她又补充说,“另外,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十年前,客户找律师打官司只要签两页委托代理合同就可以了,现在除了签合同,还会咨询得更详细,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了,希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这种情况十年前是没有的。”

正如胡梅所言,改革开放让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改革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更重要的是改革的速度,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创新让人震撼。

在开放带来的国际经贸合作的背景下,诸如诉讼等具有国界限制的争议解决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国际经济合作争端的解决,因此中国司法改革借鉴国际惯例,引入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DR)。201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商事调解组织---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就是中国最具标志性的ADR机构。

“中国的司法改革改善了中国法庭和法律的状况,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成立是一项伟大的举措,让企业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胡梅评价说。

2013年11月,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又受邀入驻自贸区,同时经调解中心的邀请,来自英国、欧盟、新加坡等地的世界著名调解机构积极响应,共同参与组建了国际商事联合调解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调节机制。“另外,在上海自贸区,中外律所可以互派律师开展跨境业务合作与联营,像我这样的外国律师能够来中国学习法律、中国律师可以与外国同事共事、了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法律行业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她难掩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调解中心还与多个国际著名调解组织包括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调解会、新加坡调解中心、欧盟国际仲裁中心(AIA)、英国有效争议解决中心(CEDR)、巴塞尔商会仲裁与调解院、美国司法仲裁调解服务公司(JAM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及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图片说明: 2016年3月21日,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SCMC)与美国司法仲裁调解服务有限公司(JAMS)于上海陆家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胡梅特别列举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与JAMS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事说,“这一合作又反映了中国一直以来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同时又保留自身独特性的特质。这样的战略合作协议对双方都有利。”

迎接下一个40年 机遇无穷

作为处理中国“一带一路”案件的调解员,亲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唤起胡梅的一份使命感。她曾表示自己最大的目标是帮助中国青年律师成长,很自豪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模拟法庭代表队的教练和授课老师、亲自指导并培训金杜的年轻律师,用她朴实的话说就是“让年轻一代的律师认识到这份职业的意义不只在于赚钱,工作不只是发发邮件、写写合同,而是要把庄严的责任感牢记心中,更多地想着发展中国的法律、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当前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她激动地表示很高兴看到在解决“一带一路”争端上法律的新发展。比如,2017年10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施行了《国际投资争端仲裁规则》,填补了我国国际投资仲裁领域仲裁规则的空白。据了解,由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法制并不完善,法律风险较高,发生国际投资争端的可能性大,这一仲裁规则为中国投资者在境外投资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同时,对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提供值得信赖的投资争端仲裁服务,为营造我国更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迈出了坚实一步。

再比如,在深圳和西安将分别设立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受理当事人之间的一带一路跨境商事纠纷案件。“中国有能力对国际投资争端进行仲裁,我希望看到国方对中国仲裁制度有信心,更多的国际争端在中国被仲裁。”胡梅殷切地表示。

问及未来在中国法律行业的发展,她谦虚地说自己还在奋斗的路上,“我们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将会迎接下一个40年。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希望我能鼓励青年律师投身于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中国的变化之快,胡梅在谈话中多次使用“难以置信”一词。在她看来,中国充满机遇,上海更像一座梦想之城,“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她特别写下“科技飞跃式发展”这句话,表达对中国继续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期望。“在我看来,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取得巨大的发展,因为中国汇聚了腾讯、阿里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与许多高端人才,就像过去40年那样,中国新科技的腾飞将再次颠覆人类的生活。”

(图片说明:胡梅寄语中国改革开放“Technology Advancement Leaps”-祝福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飞跃性成就)

Share